上海,尤其虹口、卢湾的马路上,常见白俄张贴广告,教小孩子说英语,什么英语?洋泾浜英语罢了,耽误人家子弟,赚些个蝇头小利:“罗宋”的大菜,也很马虎,不过是卷心菜放汤,美其名曰“红菜汤”敏敏所来自的国外,就属于那一带。但珠珠她们一代,毕竟是新一代,比欧家伯伯少偏见,她们内心是期待认识敏敏的。只是,她们已经表现出那么多对敏敏的不屑,又怎么好提出认识的愿望呢?而他们就好像猜出她们的心思,抑或是出自炫耀的心理,总之,这一日,事先没作一点预告,突然把敏敏带来了。
第一眼看上去,敏敏一般,与她们对比,还显得粗糙几分。然而,略过些时间,情形就变了。几乎不可挡地,敏敏逐渐明丽起来。她就好像有一种光亮,从内向外透出来,最终,将周围人都照耀了。她们甚至忽略了敏敏的衣着——看不出她在国外生活的痕迹,倒像是北地人的作派。白底黄花布方领衫,一条宽大的蓝布长裤,赤脚穿塑料凉鞋,光光的额头上顶一盘沉甸甸的发辫。她和街上的潮流毫不沾边,完全游离在外,却另有一格。她坐在她们中间,是有些别扭的,她和她们显见得是两类人。她们矜持着,怀了警惕,等待敏敏先开口说话,不晓得会是多么高和深的言谈。怪都怪他们,预先做了那么多的离间,使她们心存戒备。敏敏呢,对她们倒是没什么准备,乍一见,单是觉得她们好看和时髦,也是不知如何相处。两下相持一会,从丁宜男这里打开了局面。‘敏敏对丁宜男手里的钩花生出了兴趣,问她怎么做,丁宜男就教她,先从基础的辫子花开始,再钩图案,从简到繁,由小渐大,逐步就可做成一件织品。这本是他们攻讦她们“小市民”的口实之一,然而敏敏,钦佩地看着丁宜男的手指灵巧翻飞,一行行精致的花案越衍越长。丁宜男给了敏敏一根钩针,又交她一团线,指导她起头,运针,钩线,转眼间,敏敏也扎进女红里面。说来也奇怪,这并没有让他们对敏敏失望,相反,他们还有点高兴,因为敏敏终于显出和普通女生同样的性质,而这同样的性质在于敏敏,却又不是普通的了。似乎是,敏敏吸引他们,是因为她不像女生,而她实际上又是女生。事情就是这样复杂,他们怎么搞得清楚?现在,敏敏和她们做了好朋友,没他们的事了。他们这些局外人,坐在一边,带着恭敬地听她们讨论钩针活里的技巧,以及其他一些琐细事,还听见丁宜男邀请敏敏去她家,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绣活和织品,还有,一架幻灯机。
第二天,敏敏去了丁宜男家,当然没他们的份,丁宜男从不邀请男生上门。幻灯机,准确说是幻灯机放映的内容,果然使敏敏很兴奋。每一个影像,她都有无穷的问题,而要回答她的问题,必须叙述一整部电影的情节。在遮暗的光线里,敏敏的眼睛亮亮地闪烁着,而她们却渐生不悦。她对某些常识的无知和好奇心,在她们看来,多少含有着居高临下的意思。就好像她来自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另一种生活,但是,不要紧,这不妨碍她对你们的生活有所关注。于是,回答和解释就不那么热心了。敏敏感觉到她们的冷淡,不知个中原委,好在她并不是一个心思细密的女生,并不加以计较。如同所有女生之间的猜忌一般,这一点不悦便过去了。就这样,敏敏参加到她们当中,有些隔,有些合,这才是相处之道。俗话说,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,倘若真是亲密无间,或许倒要生隙了。敏敏的加入,其实很微妙地改变了一些她们,甚而是他们的气质。她天性敦厚,实是一种镇定,似是亘古万事万物在眼前,不变不惊,在这动荡的时日,将她的心安散播给周围的人。她们和他们也随她去音乐学院的校园走过,是在向晚的时分,校园里很宁静,偶尔掠起一阵钢琴的琶音,没有成章成句的旋律,但这静谧的本身就暗合着乐音的本义,那就是和谐与自然。敏敏对音乐并没什么了解,甚至算不上一个音乐爱好者,她到这里来,严格说也不是寻找什么音乐,就是享用一些儿,和谐与自然。敏敏还向他们和她们描绘她阁楼窗外的屋顶,夜深人静时,就会升起钟声。他们告诉她,这是谁家自鸣钟的报时声,敏敏却认定某一处有着钟楼。由这钟声的话题带引,他们一行人去到外滩,听海关大钟响起。海关大钟敲奏着那俗曲野调,因是大调式的,亦有着一种庄严,在天穹底下沉沉漫开,笼罩了旖旎蜿蜒的地平线。南昌想起那一日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