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明去皖南的时候,陈卓然在沪东一家造船厂上了班,南昌则前途未定。阿明去了不久,就给他们来信。信中说,工程驻地是在山区,距铁路线六卜公里,先遣队伍已建起一些简陋的平房,兀立于起伏的丘陵之中;四下里是他不辨识的树,低矮地伏在地面,杂芜得很;但兀然间,会有一株或是二株也是不辨识的树独自立起,树冠不大,树
细
,有些像火炬;当汽车上下左右盘旋,它便在视野里
来
去,留连久久,看起来,寂寥得很。下一封信里,已得知树名,那低矮的是野茶树,单独兀立的,则为柏树;可是又
来一
无名的
,细
,长
,紫
,间在野茶树里,不仔细几乎看不
来;还有
塘里的针似的小鱼,洗衣时会从指
穿梭。再下封信告之的是鸟,亦是无名,只听得一片繁闹的啁啾,也是要细听,就听得
低曲直,其实各有担当。然后,松鼠,野兔,獾,也
场了,又有一只果
狸,被他们围追堵截,一直
粪坑,再从粪坑中捞起,剥
烹煮,一顿饕餮。第五封信开始从自然风光走人人文,介绍离他们最近的镇市名叫梅街,并无一树梅,不知此名源于何时何
;与这风
的名字不相符合的,是这镇市的古朴,阔大
耸的山墙,
着斜平的黑瓦,木梁和木
结构成框架,简约疏朗,是国画中的
墨格调;街
石板砌地,因气候
,石
问嵌有青苔,而一旦日朗风清,那青便归于黑黛,是横铺的
墨。
艾。第二天早起,阿明到公司集合,乘大客车往火车站。站才看见,全家人,除了远在黄山的二哥,都立在站台上。此时,阿明不由
里一
。
在人海人山之中,还是
前这一小丛人是与自己亲的,亲到都没有愿望去了解彼此。母亲倒十分平静,对阿明即将开始的旅行
兴趣,问路经什么地方,几时可抵达安徽,很天真地告诉说,火车上会供应盖浇饭。车开动时,阿明看着越来越远的亲人,终于消失,然后,
泥的月台也截止了。火车开过一片盘桓
互的铁轨,终于
旷野。阿明忽然想到母亲在他记忆中,从来没有
过远门,乘过长途火车,那一晚失态痛哭的样
义
现
前。阿明当然不会懂得这痛哭中的
失意,只是心生怜惜,不止是对母亲,还是对他从小生活周围,各样的人与事。
然而,阿明信上描绘的那个质朴单纯的世界
陈卓然看阿明的信,常有临其境
,他十分惊讶阿明的表达,何其畅快淋漓。去了皖南,阿明似乎焕然一新。此时回想,阿明其实一直是抑郁的,只是温和的天
,才不使这抑郁变得尖锐,就像南昌,不仅伤人,更要伤已。而他,陈卓然,似乎刚来临这抑郁期,就是在
人工厂的日
里。
沉的
大的车间,呛鼻的机油味,飞转的车床,金属与金属咬合
的锐声,四溅
雪亮的铁屑…以超乎寻常的速度,
度,
度,
度运动着的一
犷凶悍的力量。陈卓然
觉置
在一个危险的
境,完全不可由人力左右。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。他曾经在书本上无数遍的学习和认识,激情澎湃,可当这世界不期然间来到近
时,他被震慑住了。阿明的世界却是柔
的,明丽的,开阔的。在给阿明的回信中,他也描绘他的新环境——车间,他竟然把车间写得气势磅礴,将自己都鼓动起来。可是第二天上班,一走
那铁灰
,轰鸣着的空间,
走着行车,穹隆便无限的
,人则小成虫蚁一般,他的心情又低沉下来。他想,他其实不是对思想有
情,而是对诗有
情,阿明也是,他们都是诗人。现在,阿明到了合乎他气质的地方,皖南,发扬
了诗情。而他,却在了一个相抵
的环境里。陈卓然比其他人,比如南昌和阿明更成熟,他天乍有理
的能力,所以,他的低沉期也是在更为理
的情形上发生。前期所
行的知识准备都在这一刻里与他为难,构成困境。他的向来冷静的
其实积蓄起极大的能量,此时一拥而上对抗理
,他的抑郁期就有相当的威胁力。谁能与他抗衡,因而来拯救他?陈卓然读罗曼?罗兰的《约翰?克利斯朵夫》,那一节,克利斯朵夫终于离开德国,乘上驶往法国的火车,他向前方伸
手,说:
黎,救救我,救救我的思想!此时,想到这一节,陈卓然
泪盈眶。他给阿明写信,南于自恃,也是由于
知阿明帮不了他,他不便于
弱,而是以剖析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状况。于是,无意中,他便自己在解释自己,说服自己,也就是拯救自己。在信中,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个“小资产阶级知识分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