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丽仔细地看看他,摇了摇:“我劝你就这么想想说说算了,千万别动手去
。你
总是
不到底的。”
“那时太幼稚,现在成熟了。”
“记得。”
“何必,这都是吃饱了饭撑的。生活没有意义,各自为自己的神寻找寄托。”
多多噎妈妈:“你自己不也不去上班?让他们把我开除好了。”
“你想的总是很好。”端丽肯定他。
端丽气得说不话来,发现多多的脾气和十年前一样的坏了,
纵,任
,
打扮。她忽然十分想念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那个下乡回来,
肤黑黝黝,叫她“亲
的妈妈”的多多。她叹了一
气,心想,这十年家里苦虽苦,
情上却还是有所得的。熬
来了,该
取一些什么经验教训吧!生活难
就只是完完全全地恢复?
“你等着看。”文光说。
“不不,是真的。我问你,人为什么要活着。你说:吃,穿!当时我觉得庸俗,可现在我想透了。就是为了吃,穿。我们劳动是为了吃穿得更好,更好地吃穿,是为了更努力地劳动,使吃和穿一步。人类世界不就是这么发展的?”
端丽还是摇。
“我是觉着自己要发疯了。我们活着,就只为了活着。我们对谁都没有责任。”文光忽然变得忧郁起来。
“你和爹爹划清界限,没划到底;去黑龙江建设边疆,也没建到底。”
“是的”他闷闷地说“省心,又省力。吃了,
了吃,平行的循环,而生活应该是上升的螺旋。”
,可又无力解脱,心情十分不好。文影也忒气人,端丽或是多多,每买一件东西,她知了都要闹,闹过之后,总要得到一件同样的或不同样的东西才能解气。而每回她向父母要东西要不着,也必定迁怒到嫂嫂
上,用端丽得到的那份额外的财产压父母。她越来越难伺候,满足,婆婆一个人都对付不了了。而端丽认定了,不再去
闲事,一句嘴不
。只是心里奇怪:文影为何不与
队落
那情那景比较比较?总该有一番忆苦思甜吧?当她责备着文影时,却丝毫没想起自己。实也应该好好地“忆苦思甜”一番。她都把那十年忘了,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没有了。有时候,端丽常常会
到一
突如其来的怅惘,但她从不追究那怅惘从何而来。
“没有什么,每天上下班,满八小时,月初领工资,一切都不用费心,一切都是现成。我们只需吃了
,
了吃。”
“当然,所以我想着,把工作退了。”
“爹爹给我的钱,足够本钱了。现在政府不是鼓励个
经济吗?我想开个西餐厅。”
“你又有什么寄托呢?”端丽没好气地他。
端丽等了不少日,见他并无什么动静,每天上下班,不
兴了就请半天病假,躺在床上捧着一大堆杂志看小说。如今文学刊
如雨后
笋,层
不穷,任他怎么看也看不完的。那开西餐馆的念
也许已自生自灭了。或许,这正是他成熟的标志?端丽心中暗暗好笑,但在内心对他倒有了一
好
,觉得这些年他毕竟有过一些思考,因此也有了一些长
,尽
只停留在
。她想起了小姑,她这十年的长
,不过是从从小
脾气发展成了老小
脾气,越发难
。看到多多和她的男朋友走
走
,都要说几句闲话。多多完全能意识到自己的优越,索
不理小娘娘,不屑于和她拌嘴。她觉得自己迟早要离开家,有一
临时观
,经常迟到,早退,旷工。端丽看不过去,有时说她:“你不去也要请个假。病假还是事假,总要有个说法。我在路上碰到你同事都不好意思说话了。”
面对着这矛盾,各人的态度均不相同。公公骂文影忘恩负义;婆婆责备端丽得了便宜还不肯让人;文耀很乐观,认为这是过渡时期的矛盾,等妹妹了嫁便会解决;文光很淡泊,认定这是有闲阶级无聊生活的反映。看见嫂嫂为此烦恼,便劝说
:
“发疯!”端丽想到他连炒都不会。
“路上,你对我说的话,我这会儿到很有哲理。”
端丽缓缓地劝他:“你能有今天,很不容易,要知足了。”
端丽笑
:“是啊,吃饱饭了,又要想
样来了。”
“嫂嫂,那年我去黑龙江,你陪我去买东西,还记得吗?”
“所以我想,不要那铁饭碗,自己创造新大陆。”
她吓了一:“请你不要寻我的开心。”
端丽不理他了,只是摇。
“你不也一样的无聊!”
“何以见得?”文光不服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