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钳子夹下巴上的胡子。米尽在他身边坐下,缓缓地对他说,她还想再去临淮关一趟,在他厂里开个结婚证明,办了他们的登记手续,这样,到时候,便可给查理报上上海户口了。她又说,他们不应当耽误查理做一个上海人的前途,既然他去不了外国,他们叫他查理本是为了他出国的未来。阿康不作声,停了一会,就说:你去好了。米尼就去买了三天后的车票。这三天里,阿康依然每天上午去公园茶室,中午才回。到米尼要走的那天早晨,米尼说:她要走了,他就说再会,然后去了公园。米尼心里怅怅的,然后又笑了,怜惜地想:他在赌气啊!
在米尼回安徽的几日内,阿康的父母紧急筹划了两件事情,一是阿康母亲退休叫阿康回来顶替,二是将房间一处调两处。然后,他们就一个去办退休手续,一个则复写了许多份调房启示,一根电线杆一根电线杆的去张贴。阿康依然去茶室,查理则以弄堂为家,把家当成饭店和客栈。他们父子二人现在就在老人那里搭夥。一旦没了米尼,就像拔去了阿康母亲的眼中钉,她心情舒畅,儿子孙子就好像从劫持者手中终于回到了她的怀抱。她拿出多年的积蓄,为他们添置了各色衣服,每顿饭菜都要翻一些花样。他们父子二人天天过得心满意足,她就弯腰低头地问查理:阿理——她这么叫他——阿理,奶奶好还是妈妈好?问时眼睛却看着阿康。等到米尼回来,便发现丈夫儿子已被对方争取了过去,只剩她一个人孤守阵线了。她问他们:吃不吃饭?两人共同的回答是:随便。第一顿饭她自己吃了。到了第二顿饭,就有些发怒,又问道:吃不吃饭?他们依然回答:随便。她又自己吃了。到了第三餐,她反平息了火气,心想:正好,为我们节省伙食费呢!不料,阿康的母亲也正想到了此处,她想,这可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?于是就宣布从此不再管他们伙食,两人回来的时候,米尼说:你们吃过饭了吗?今天怎么吃得这么早!一边摆出了碗筷,让两人吃饭。晚上,等查理睡了,她就将转来的户口、油粮、还有结婚证,一件一件让阿康看。阿康淡淡地扫了一眼,然后说:大约再过几天,我就要回安徽了。米尼一惊,问道:厂里来催上班吗?阿康说:不,是回去转户口啊。米尼这才知道阿康母亲让他顶替了,不免想到自己又与阿康走了一步平棋,暗暗有点沮丧。但再想到三人都回到了上海,名正言顺地做上海人,过上海人的生涯,还是高兴更多一些。在几年前,他们是想也不敢想这一日的。他们终于可以好好地过一份日子了。她就有些激动,说道:你妈妈立新功了。阿康慢慢地说:光吃老本是不行的,是对不起革命后代的。米尼感叹道:他们已经吃了多少年的老本啊!这一个夜晚他们很快乐,不久以后即将到来的和平的生活,在漂泊不定了长久的他们看起来,简直是一种妄想,不料幻想马上要变成现实。他们想:这是少数的幸运的人的生活啊!他们马上就要做那少数的幸运的人中的两个了。
第二年春天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单位上了班。米尼在街道的生产组,阿康先是因为不算插队知青顶替没有成功,可是后来他们这一批中专生全部回上海重新分配,他便也到了一家国营工厂,依然做他的车工。房子是到年末才调开的,两处相距三站路,他们三人住一间九平方的三楼亭子间。上班下班的日子开始了。当他们上班去的时候,查理就留在家里,因怕他闯祸,所以并不让他进房间,把房门锁了。他就在弄堂里呆着,不过几天,他已将周围两条马路的地方勘察完毕,弄堂口的熟水店,临街的自由市场,对马路的公园,隔壁弄内的造纸厂,都是他常去的地方。到了晚上,他的见闻是比他父母要丰富得多的。晚饭桌上,筋疲力尽的阿康和米尼听着他眉飞色舞地吹牛,心想:这孩子多么聪敏啊!然后又伤感而欣慰地想:眼看着就要靠他啦!他们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晚景:将这一份生活做到了退休,戴了红花回到家里。深感无聊,却也无奈。他们这两个小小的懵懂的人物,在漂泊游离了多年之后,终于被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秩序。这秩序好比是一架庞大的机器,一旦进入其间,便身不由己。在轨道上运行。如要强行脱离,须有非凡的破坏力。这破坏力要就是在这机器上造成了创伤,要就是两败俱伤,最不济的则是单单将自己粉身碎骨。这最后一种结局是最普遍的结局,因为渴望进行这种脱离的人,往往都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,他们在这机器中连一个最低等级的齿轮的位置也占据不了,他们总是在最无须主动性和个人意志的,如螺丝钉那样的位置,于是他们便产生了脱离的强烈要求。但他们因为是最没有教育,最无理智,最无觉悟,最无自知之明和自控能力的人,他们的破坏力恰恰正够破坏他们自己,